當醫療環境和理想有差距,如何應對孩子生???
兒童疾病有個特點,那就是常見的、多發的大多是自愈性疾病。兒科門診每天人山人海,但大部分是發燒、咳嗽、拉肚子之類的問題,很多都是由普通感冒、支氣管炎、輪狀病毒腸炎、手足口病之類的自愈性疾病引起。
去醫院看個發燒排隊幾個小時,可能還沒看到醫生,燒都已經自己退了,好不容易手足口病好了,可能發現因為交叉感染開始感冒了。
在國內醫療條件下,就算看到了醫生,得到的治療措施也未必會對孩子更好,本來自愈性的疾病,自己在家觀察,好了也就好了。但如果你去了醫院,醫生接診后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,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現實下,醫生擔心漏診誤診,往往會多做檢查來排查,以減少自己的風險,這就是為什么到了醫院經常是抽血拍片。
醫患關系越緊張,家長越焦慮,檢查做得也就越多。檢查做了一圈,沒發現什么大問題,后還可能是被開一堆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和治療,原因昨天的文章也解釋了。
所以,在這種醫療環境下,家長應該自己多了解一些兒童常見問題的處理原則,知道發燒、咳嗽、拉肚子的日常護理,就可以減少很多去醫院的機會。平時多多看點育兒知識,看得越多,懂得越多,心里也就越淡定,去醫院自然會少。
也可以關注一些靠譜醫生的微博微信,空閑時看看也可以長不少知識,能查到很多相關問答和文章。
那孩子生病就在家自己看科普讓孩子扛?當然也不是。
兒童疾病還有另外一個特點,因為孩子代償能力差,病情變化會比較快,而且孩子不會訴說,病情更難判斷。肺炎突然呼吸衰竭了,拉肚子突然脫水了,手足口病突然出現重癥表現…為避免這些情況,碰到心里實在沒底的狀況,該上醫院還是上醫院。
發燒、咳嗽、腹瀉、便血、肚子痛…哪些情況該上醫院? 在我以前寫過的文章里大都寫過,同樣在怡禾問答里搜索查看,如果讀過就應該不會那么擔心。做了父母然后成為半個育兒專家,這是在當前醫療條件下無奈的選擇。
如果你看完科普自己心里還是沒底,如果有專業對口的醫生朋友,也可以問問他們,如果沒有,或者不想欠人情,現在還有很多網絡咨詢平臺,不是緊急的情況可以花點錢咨詢醫生,雖然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,但多一個專業人士的分析判斷,心里也會踏實很多。
如果不適合網上咨詢的問題,或者病情需要,該上醫院肯定還是要去醫院。
當然,現實之下醫院和醫生可能并沒有太多選擇,到了醫院,如果是那些你非常明確可以不用的藥,你不想浪費錢可以跟醫生說自己家里還有。
除此之外,我們也只有相信醫生。醫生可能在一些知識點上沒有更新,但對病情的判斷和治療能力,通常還是比普通家長高很多,從概率上說,相信醫生比相信自己會更可靠。
除此之外,生后盡量純母乳喂養6個月,有條件盡量把一類二類疫苗都接種上,平時做好家庭衛生,讓孩子養成洗手的好習慣,這些都是減少孩子生病的主要方法。
父母多儲備一點疾病常識,會處理一些常見的兒童常見癥狀,平時做好預防工作,生病不慌亂,不病急亂吃藥,懂得觀察病情,遇到心里沒底的狀況及時就醫,這就是我對父母們在當前醫療環境下應對孩子生病的建議。
廣西南寧月嫂就找廣西凰莊家庭服務有限公司。
0771-5380031
廣西南寧市青秀區匯春路6號壯圓大廈19樓
微信:H18177169328,hz85517